暑假,为教师提供了实现自我提升与全面发展的宝贵时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的教师们得以摆脱日常繁琐事务,拥有了充裕的时间来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翻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跨越时空对话,夯实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把握新时代教育实践规律,让课程设计更回应社会发展现实诉求;学习运用现代科技革新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AI转化为促进师生辩证互动的有力工具;这些看似分散的努力,实则汇聚成了推动个人全面发展的强大力量,使教师们在未来教学中能够更加自信地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清醒地把握历史主动。
思想融合 智慧碰撞
值此暑期来临之际,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召开暑期动员部署会。聚焦课程组假期持续充电工作安排及新学年教育教学重点工作,号召全体教师珍惜学习机会,转变角色、潜心投入,以此作为自我革新、能力跃升的关键契机,为新学期蓄满能量。
一、教学反思与经验传承
本学期教学结束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课程组教授们分享了他们的教学心得、课堂管理技巧及处理疑难的智慧;青年教师则交流了本学期课程中的新思路、新尝试及所遇困惑。
二、重难点攻坚
针对教材中“剩余价值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学生反馈理解难度高的模块,组建攻关小组,采用文献共读、案例共创及教学路径设计的‘三阶推进’方法,来制定可复用的教学解决方案。
原著深耘,真理溯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的集体充电行动再添新篇。8月7日,课程组精心组织教师开展了一场极具针对性的教学能力提升活动——线上集中观摩学习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的优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赛课视频。本次活动远非仅仅观看视频,而是一次以‘金课’为标杆,深入探索理论根源的沉浸式教研活动。活动以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的核心章节体系为“纲”,选取对应章节的国家级获奖精品课例进行重点观摩。教师们带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意识,细致揣摩获奖教师如何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如何巧妙设计教学逻辑、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课堂吸引力,特别是如何将宏大的理论叙事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鲜活教学。每一节优秀课例犹如明镜,映照教学艺术的璀璨,更点燃课程组教师追求卓越、见贤思齐的热情。
勤学不辍,蓄力前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组的老师们虽身处家中,但为新学期教学精心准备的脚步从未停歇。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每位老师为课程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赋予了新颖独到的诠释。在假期中每周一次的高频度集体备课会,旨在新学期为学生勾勒出一幅清晰透彻的知识图谱。同时,老师们还积极搜集相关案例和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种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组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更是一段共同成长的旅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的所有老师将倾尽全力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做好最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