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灼灼,学履不停。为深入研习并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的全体教师,秉持“学无止境,备课无歇”的精神,于暑期积极投身“蓄能充电”之旅,通过集体备课、理论深造及实践探索等多维度活动,精心雕琢教学内容,力求为新学期思政课堂带来勃勃生机与全新风貌!
一、集体备课:精研教材,共探教学新思路
暑假开始前,课程组召开了集体备课会,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采用“领学+研讨+优化”的模式,逐章逐节开展备课。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布置了假期任务。课程组教师假期要重点从深挖理论、更新案例、创新教法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和打磨:
1、深挖理论:结合教育部最新教学指南,重点梳理“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核心内容,确保理论精准传达。
2、更新案例:融入最新时政热点、辽宁红色文化、新时代发展等,如“新质生产力”“文化传承发展”等,让课堂紧跟时代脉搏。
3、创新教法:结合学生现实困惑和关注热点,通过设计“问题链+案例库”等多样化的互动环节,进一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双线充电:理论研修+实践调研,全方位提升教学能力
为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课程组实施了“理论+实践”双轨并进的研修模式:在理论层面,学院在8月12日组织全体课程组教通过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培训,系统把握思想精髓和教学前沿;在实践层面,鼓励教师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感悟精神力量。暑期中,吕珍珍老师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学习、张敬源老师赴安阳殷墟博物馆参观学习,并撰写了生动的教学案例,为课程部分章节构建了从理论认知到课堂呈现的无缝衔接闭环。
三、布置青年教师的暑假“作业”
为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院推出“3个1”暑期提升计划:完成1份创新教案——结合学情设计互动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案;完成1个数字资源包——制作微课视频、思维导图等数字化教学素材;完成1次基层调研——访谈优秀党员或先进典型,录制“身边榜样”教学案例。这项“3个1”计划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成长阶梯,更通过“教案创新-资源建设-实践育人”的闭环培养,让年轻教师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教学本领,为打造新时代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课堂注入青春力量。
这个暑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用“学习力”积蓄“教学力”,用“思考力”激活“创造力”。新学期,我们将秉承“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育理念,持续锻造思政“金课”,以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