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A7-221召开“星火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创新实验班)工作推进会。创新实验班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参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桦主持。
会上,吴桦院长首先强调,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马克思主义学院需立足学科优势,以创新实验班为载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会议聚焦创新实验班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及评价机制,达成以下关键举措:
围绕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革新。创新构建“觉醒年代与我的青春”“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苦难与幸福的实验室”“我与我们——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人生的路不要越走越窄”五大专题教学体系,这些专题融合了历史使命、时代责任、个人成长、价值观念及人生规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集体意识及开阔视野,在知行合一中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同时,将同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以“半月谈”的形式定期开展时政热点话题讨论,增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与思考,旨在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特色实践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依托东软红思政展馆的丰富资源,全面实施“场馆+课堂”模式,如开展讲解员培训、积极参与红色剧本杀活动、演绎情景剧以及积木拼重器等,让学生在高度参与的教学环境中自主内化思政学习内容。同时,学院将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为创新实践班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评价机制创新,多维考核,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构建多维考核体系,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采用考试成绩、实践报告、项目展示成果及竞赛获奖情况等多种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与全面覆盖。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还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涵盖理论考核、实践成果、项目表现、竞赛成绩等方面,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主动创新”状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吴桦院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强调创新实验班的建设是学校三十一项重点工作之一,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要求团队成员按照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与此同时,学院将持续对方案予以优化,高度重视经验的总结工作,依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全力保障创新实验班能够切实取得良好成效,并及时总结经验,助力学校人才培养。